(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历史」诸葛亮到底是不是那么牛叉?真相原来如此!
就在李白到达这里的500多年前,刘备兵败猇亭,退守白帝城,却是忧愤不已沮丧之极。公元223年的春天,临终前的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你的才能远胜曹丕10倍,一定能安邦治国,完成我兴复汉室的愿望。你要辅佐刘禅,但如其不才,?你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人。
刘备的托孤之言让诸葛亮泪如雨下,尘尽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君臣之间的信任与承诺,就这样最终成就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刘备死后,诸葛亮花了5年时间发展生产,恢复国力,重新与东吴结盟,平定南中的叛乱,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诸葛亮开始率领大军一次又一次翻越秦岭,向曹魏发起攻击,要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
当蜀汉大军集结汉中准备第1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分兵天出子午谷,10日内便可直抵长安城下。诸葛亮则认为此举太过冒险,他选择最远的一条线路,也就是出祁山夺取陇右三郡,再相机进攻关中,结果因为马谡失守街亭,使得第1次北伐功亏一篑。
许多人认为因为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诸葛亮失去了北定中原饮马河洛最为有力的一次机会。也有人因此质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说他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尽咫尺之地。这样的说法似乎更是印证了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评价。
魏延的这一个出奇兵走子午谷,第一他没有变成一个历史的事实行动。第二,你后人推断,推断说魏延说不出十天,我一定拿下西安,拿下长安。怎么证明?从子午谷出兵,当时担心的就是曹魏是不是在子午谷有伏兵了? 其实我认为魏延时已经经过实地调查,子午谷虽然地形比较险要,但是并无伏兵。如果是诸葛亮放手一搏的话,完全可以。
应该说计策确实是像诸葛亮说的,带有冒险性,但是大家我们都知道,战争本来就是赌博,本来就是一场冒险,那么诸葛亮反对的理由就是说,如果在这个山路上有人埋伏怎么办,其实魏延完全可以反驳诸葛亮,如果没有埋伏怎么办。陈寿认为,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观点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很多论者据此分析,诸葛亮的军事谋略比较欠缺,而五次北伐最终劳而无功,则是明证。
奇谋为短,是指欠缺出奇制胜的谋略!那么,如果真如陈寿评价的那样,诸葛亮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智计百出稳操胜券的诸葛亮吗?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的主角,不是手摇羽毛扇的诸葛亮,又是谁呢?火烧博望坡是《三国演义》描写的,诸葛亮初出茅庐以后指挥的第1场战斗,而且大获全胜。其实历史上这场战斗是刘备指挥的,刘备与夏侯敦、于禁他们在博望坡那边烧屯伪遁,设下伏兵,大获全胜。那个时候诸葛亮他还在隆中躬耕,还没出山。
读者朋友们,对于诸葛亮是不是那么牛叉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