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独立 穿透
【资料图】
风口来去皆快,扭亏只是开始!
作者:枯木
编辑:茂贞
风品:恪圭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新冠消退、甲流来袭,个中企业随之浮沉。
比如以岭药业,2023年3月22日收盘价28.91元,相比2022年12月的53.96元高点,降超四成;再如东阳光药8.04港元的最新收盘价,相比去年10月已经翻倍。
大涨背后,是奥司韦他的一药难求。
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数据,截至3月12日,全国流感样病例检测标本数达12867例,多地延续流感预警。
奥司他韦热销,龙头东阳光药自然水涨船高。只是,风口来去皆快,仅靠一个可威能支棱多久呢?
1
业绩浮沉 成败皆可威
3月17日,东阳光药公告,2022年预期录得归母净利6800万元,相比上年的净亏5.88亿元着实打了个翻身仗。
主要由于:2022年国内人员流动及日常社交活动日趋正常化,终端医疗机构人流量、诊疗活动及药品处方量恢复势头良好。
的确,2020年以来,东阳光药过的很不轻松。当年营收23.48亿元、较上年的69.48亿元,缩水近七成;8.37亿元的净利也出现腰斩。
当年11月,创始人张中能还因病逝世,可谓雪上霜。其子张寓帅接棒后,2021年仍难挽下滑之态,营收9.14亿元,同比再缩六成,净利更由盈转亏,为上市以来第一次。
追其原因,受新冠疫情影响,民众防护意识提升,流感传播减少、医院人流量明显下降,奥司他韦市场规模萎缩。
简单说,奥司他韦“熄火”了。
公开资料显示,东阳光药在国内生产、推广及销售合共40款医药产品,涵盖抗病毒、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等领域。看着蔚为可观,然核心大单品还是奥司他韦“可威”。
早在2006年,东阳光药就获得奥司他韦原研厂商罗氏制药的授权,成为国内继上海医药之后第二家获得授权的企业,商品名为“可威”。
2016年,随着上海医药停产奥司他韦、罗氏制药减少供应,东阳光药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奥司他韦供应商。2018年,奥司他韦又列入《流行性感冒治疗指南(2018年版)》流感推荐药物。
诸多利好,让东阳光药业绩随之起飞。2016年,其奥司他韦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为66,722万元,市场份额占85.54%。2019年,东阳光药总营收62.24亿元,其中仅奥司他韦品类就贡献了近60亿元销售额,核心主力位肉眼可见。
考量在于,过重单一依赖,也增加了业绩不确定性。
2020年,市场环境突变,可威销售额断崖式下滑至20.68亿元,2021年销售额更仅有5.55亿元,随之东阳光药业绩大缩,迎来历史首亏。
可谓成也可威,败也可威!
2
专利即将到期、防降糖药侵权烦恼
研发投入下降 靠啥创新药企转型?
当然,东阳光药也明白个中痛点,并积极多元化。遗憾的是,短期难改过重依赖。
2016年,东阳光药奥司他韦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销售额为66,722万元,市场份额占85.54%;到2021年销售额已达90,449万元,市场份额达95.88%。原研罗氏仅3695万元,市场份额占3.92%。
2022上半年,可威、尔同舒、欧美宁、奥美沙坦酯片及盐酸莫西沙星片的营业额占比分别为77.8%、3.0%、2.4%、1.9%及1.2%。其中,可威营收10.06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775.5%。
好消息是,多元化也取得一定成效。如2021年,公司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获批上市,2022上半年其内分泌代谢药物、心脑血管药物、抗感染药物等收入合计占比39%,相比2019年的5%提升明显。
同时,还有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门冬胰岛素等多款产品提交上市申请,在研产品布局正走向多样化。
截至2022上半年,东阳光药已拥有完整的胰岛素系统产品线,涵盖二代及三代胰岛素。在抗感染、抗肿瘤、抗病毒等领域多个主流热门靶点布局临床项目。
可见,东阳光药也在向创新药企加速转型。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已上市药品还多在培育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无法短时内拉动业绩强势增长。而研发之路,也不乏不确定性。
如仿降糖药开局不利。2022年7月,降糖药利格列汀片原研方勃林格殷格翰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广东东阳光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判定构成侵权,并要求停止生产销售行为。
2022年9月,广州药品集团采购平台现暂停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的利格列汀片(5mg,7片/盒,国药准字H20203294)的挂网资格。
更深一度看,公司虽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然实际投入上,似乎并不多给力。
2022上半年研发支出仅为0.4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50亿元进一步减少。
拉长维度。2018年、2019年研发支出为2.24亿元、1.63亿元,2020年、2021年为0.92亿元、1.10亿元。
说千道万、不如白银一片。试问,如此费用投入是否匹配上述在研规模,研发质量效率咋样?能否有效推动企业快速转型呢?
不得不快些了。
值得注意的是,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合成专利将于2024年到期,颗粒型专利的有效期则到2026年。
风口来去皆快,如何摆脱“可威依赖症”,挖掘下一爆品、打造更均衡产品矩阵,东阳光药时不我待。
3
“高买低卖”、“置入置出”质疑
提起东阳光药,不得不说张中能。
从铝箔加工起家,成功跨界医药业。接连打造东阳光药、东阳光两家上市公司,还实现了民营企业首单同一控制人下A股重组H股项目。其中的胆识韧劲、商业能力、市场敏感性、战略前瞻性毋庸置疑。
2020年10月,张中能、郭梅兰夫妇以150亿元财富跻身《2020胡润百富榜》。
然世事流转,2020年底大佬仓促离世。2021年,东阳光药惨淡业绩拖累母公司。以至当年11月将其剥离,不再纳入东阳光合并范围。
也是当年11月,东阳光集团公司拟向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香港东阳光销售有限公司(下称广东东阳光、香港东阳光)转让所持东阳光药股份合计4.52亿股,约占东阳光药总股本的51.41%,交易价37.23亿元。
考量在于,本次股权交易对价仅比购买时多出5亿元收益,而此前三年东阳光药增加约了17亿元账面净资产。因此有舆论提出“贱卖”质疑。上交所亦发函问询有无股权“高买低卖”问题。
对此,东阳光回应,子公司东阳光药所处的经营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未来业绩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东阳光药的变革转型中不利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对方广东东阳光系东阳光药的子公司。换言之,这场内部关联交易东阳光还是对医药业务留了“后手”。对此,上交所向东阳光下发问询函,要求其对短期内“置入置出医药板块”作出解释。
孰是孰非,留给时间作答。
可以肯定的是,伴随张中能的逝去,东阳光药已进入张寓帅时代,其与母郭梅兰共同成为实控人,并继续控制母公司深圳东阳光实业及公司。
现在,两者该靠什么来维系家族百亿财富呢?
4
前狼后虎、集采压力
可威还有多能打?
抛开“后手”一说,伴随新冠消退、甲流突袭,奥司他韦市场又大热起来,东阳光药短期业绩复苏无可非议。
但赛道能否持续火下去,企业能否持续分羹、乃至重塑昔日辉煌,仍要打个问号。
聚焦“流感神药”可威,成就了百亿家族企业,成就了“甲流之王”,可目下挑战也真真不少。
首先是集采因素。
第七批国家集奥司他韦入选,根据中选结果,10家企业中,东阳光药报价最低,30粒75mg规格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中选价为29.97元,平均一粒不到1元,降幅超90%。
虽然此次集采的可威(磷酸奥司他韦)胶囊2021年营收中占比仅为9.31%,远不及其独家品种可威(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超51%的份额,但毕竟是超九成的降价,而集采周期原则上为1年,能否以价换量、守住市场份额,对东阳光药2023年的业绩走势影响不可不察。
值得注意的是,赛道已很拥挤,且还有创新者入局。据国家药监局网站,目前有30款奥司他韦药品获得生产批号,共涉及16家公司。同时,珍宝岛药业、青峰医药、太景医药等相关流感新药均处不同研发阶段。
比如,近年获批的奥司他韦悬混剂同样适用于吞咽困难人群,尤其对1岁以内患者可实现精准给药,东阳光药的核心产品奥司他韦颗粒剂稀缺性已被稀释。而细观本轮流感,玛巴洛沙韦同样受到热抢,挤占了奥司他韦一定市场。
前狼后虎,东阳光药向要守住市场龙头,想来甘苦自知。
其次季节性需求因素。
众所周知,流感呈季节性流行,奥司他韦的销量特点也呈季节性,往往一季用量就约等于全年用量,市场需求取决于流感传播情况。从最近的流感发病动态看,已有个别省份出现高峰拐点。
行业分析师刘锐玲表示,药物并非唯一手段。除戴口罩、常洗手,流感疫苗接种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尤其一旦出现疫苗迭代、重大突破,导致甲流病毒减弱甚至消失,对相关企业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语言够犀利,却也有良苦用心。
抛开迭代一说,医改大势滚滚向前,市场早已过了一药打天下的时代。提质降费增效,如想摆脱业绩大起大落、乃至重塑辉煌,东阳光药的创新业务必须再快些、再高质高效些。
走过疫情阴霾,携着甲流大卖、业绩扭亏风口,东阳光药能否重塑核心竞争力、完成创新药企转型?
5
重温可贵基因
五年跨越战怎么打?
期许,也是有逻辑的。
身为奥司他韦业龙头,东阳光药掌握着绝对话语权,据2021年样本医院统计数据,东阳光药占据92.57%的市场份额。
更大优势在于独家,东阳光药是国产唯一一家生产奥司他韦颗粒的厂家,其颗粒剂型为独家专利产品,且拥有一条国内最大的奥司他韦磷酸盐原料药生产线。
同时,还在开发新剂型。如深度挖掘奥司他韦价值,递交的奥司他韦干混悬剂上市申请在审批中,缓释片剂型已获批临床试验。
要知道,奥司他韦并非东阳光药原研。能够后来居上、持续做大做强,表面看是抓住了成本、价格优势,背后则是持续深耕产业链、持续打磨药效、升级产品力的结果。
单从此看,东阳光药也是有创新基因、品质基因、专业深耕基因的。而能否重温重识、坚守并发扬这些基因,也是东阳光药、张寓帅成功突围、乃至反转逆袭的关键。
2022年,公司专利申请量以及授权量分别为231件、113件。
新品研发上,磷酸依米他韦胶囊于2020年12月上市,进入国家医保目录,是中国首个完全自主原研的抗丙肝口服小分子新药,也是东阳光历时10年、实现创新药从0到1的突破。
其中,磷酸依米他韦治疗中国丙肝基因1型患者治愈率高达99.8%,荣获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及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已获批上市,随即中标国家集采。2022半年报显示,公司内分泌代谢药物来自客户合约的营业额424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2%。
目前,东阳光药已获批国内一致性评价药38个,目前已中标17个集采品种。集采品种已成东阳光药的快速增长点。
2022年初,东阳光集团提出未来五年目标。其中对医药集团的规划是,聚焦抗感染、肿瘤和代谢三大领域,力争2026年销售额突破260亿。结合2021年实际营收,可谓跨越式发展。
显然,张寓帅时代的东阳光药、东阳光依然进击心、进击力满满,并依然握有一定反转底牌。
只是,时间总是匆匆、商机更不等人。能否把这份信心、力量变成实在业绩,打好这五年跨越战、翻身仗,依然考验三者的战略精准度、实操高效力,上下一体性。
2022年的扭亏是个好开始,起码应让后续的研发投入更从容些。果真如此么?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