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国家联通全球市场的重要枢纽,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省共有武汉水运口岸、黄石水运口岸、武汉天河机场航空口岸、宜昌三峡机场航空口岸等6个国家批准正式开放口岸,16个特殊商品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含进口口岸)、6个综保区、3个保税物流中心已全部通过验收投入运营,口岸设施和口岸通道的物流能力能够满足外贸货物运输的需要。
近日,我省印发《湖北省口岸现代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高站位统筹口岸区域发展、高标准建设口岸基础设施、高效能提升口岸枢纽地位、高水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高起点打造数字智慧口岸、高品质培育口岸产业经济六大方面提出16条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水运、航空、铁路口岸开放水平和运行管理能力,打造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口岸。
【资料图】
开通国内国际航空货运航线50条
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省将开通国内国际航空货运航线50条,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600万标箱,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点达80个,中欧班列(武汉)开行列数达到2000列,开放口岸、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进口口岸)分别达到7个、12个、20个以上,基本形成“一核”(武汉全省口岸群枢纽核心)“一带”(沿江扩大开放港区带)“双枢纽”(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多节点”(宜昌、襄阳、黄石、恩施等区域多节点口岸)的“水陆空”立体口岸体系。
4月1日,花湖机场开通其首条国际货运航线,标志着“花湖机场”迈向“花湖国际机场”。
未来三年,我省将提升武汉天河机场枢纽功能,加强与鄂州花湖机场联动补位发展,推动顺丰公司在鄂州花湖机场实现42条货运航线转场,探索建设“鄂州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推进宜昌港、荆州港、襄阳港开放功能建设,加强与重庆、岳阳、九江、南京、上海等长江沿线主要港口城市合作,发展江海联运,持续拓展我省水运口岸国际通道。
高标准建设口岸基础设施,我省将重点推进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工程、汉欧国际物流园,荆州公安港区斗湖堤作业区多用途码头工程,鄂州空港综保区项目,十堰武当山机场改扩建、襄阳机场飞行区改扩建等重大项目。
开通至东盟十国定期旅游包机
4月19日,中欧班列(武汉)新线路“欧洲—武汉—台湾省”多式联运新通道开通,为欧洲与台湾省之间货物运输提供了新的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高效对接。
根据方案,湖北将实施“中欧班列(武汉)+”战略,着力拓展班列线路、站点和覆盖面,打造国家级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将中欧班列(武汉)延伸至省内黄石、荆州、咸宁等有需求的城市。空中通道不断拓宽,支持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与国际枢纽机场建立货运联盟,构建高效通达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网络体系;开通至东盟十国定期旅游包机,年客运量保持在5万人次以上。
依托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应。我省将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推动武汉港与上海港、广州港、厦门港、钦州港、太仓港实现“一港通、五地同港”。建设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助推武汉港武湖港区“协调联动、智慧运营、枢纽积聚、网络辐射”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荆州依托“双十字”通道服务运输结构优化调整铁水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鄂州花湖机场(专业性货运枢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
打造数字智慧口岸,湖北将开发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通航空、铁路、港航、公路、邮政等各类口岸通关物流节点,为企业提供全程“一站式”通关物流信息服务。到2025年,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覆盖跨境贸易全链条,综合服务能力居全国前列。
奖励企业开通国际货运航线
4月18日,湖北国际物流峰会暨鄂州花湖机场推介活动举行,现场17个项目签约超200亿元,涉及航空物流、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助力鄂州临空经济产业发展。
方案提出,加大对知名国际船代、货代和主营国际水运、航空及铁运物流企业的招引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顺丰、马士基、小笨鸟、安能等供应链物流头部企业和新业态企业;加大对航空货运航线引进的政策支持,对开通国际货运航线的企业给予奖励,打造形成集“口岸运营+通道运营+市场运营+服务管理”综合性口岸运营主体。充分发挥各类口岸功能区作用方面,推动各类口岸开放功能区与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联动创新区,实现政策协同共享;支持进境粮食、药品、汽车整车等特殊商品进境指定监管场地申报。
口岸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关键。我省将推行国际航空物流作业提前申报、无纸化申报;探索“跨境电商+邮快件”出口监管新模式;推进进口货物“离港确认”试点工作,推广外贸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靠泊装卸”。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方面,落实“一张清单管收费、清单之外无收费”口岸收费公示制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 通讯员沈蔻安)